
更新时间:2023-11-30 03:27:58 点击量:
当华为的Mate X5打出广告语“折叠引领者”,曾引起一阵热潮。而在一个折叠屏背后,不仅是华为一家企业的荣耀,更是无数产业链的冲锋与突破。
我们国产的“折叠屏”手机之所以落后国外好几年,是因为折叠屏需要一种特别的材料,既扛得起不停折叠的磨损,又要薄如蝉翼符合手机轻薄的需求,这就是手撕钢。不仅如此,电子行业很多技术都需要手撕钢支持。
但有些国家总是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所以把“卡脖子”应用的淋漓尽致,0.03毫米以下的金属箔材都不卖给中国,而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个越挫越勇的民族,你越不卖给我,我就越要自己搞技术,从落后到比肩再到超越。
称赞这项技术“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今天我们就一起见证“国产手撕钢如何手撕国外制裁”。
手撕钢的学名是不锈钢箔材,由于其薄如蝉翼,世界范围内厚度最低值已经突破0.015mm,相当于头发丝的1/6,已经可以用手轻易撕开,顾名“手撕钢”,即薄到可以手撕的不锈钢。
手撕钢是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高精尖领域的必备耗材,有了手撕钢的加持,很多高科技从理论变成了实际。
我国宝武太钢集团的战士们经过了无数日夜,终于将不锈钢压到了0.02mm,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短短几年,又将厚度突破至0.015mm,直接打破了世界记录!
这一项目的总工程师王天翔在接受访问时潸然泪下,有十几年如一日的心酸苦楚,有一战登顶跃居世界首位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他说:“我们有了定价权,不需要再受制于人”。
自从太钢研发出世界最薄手撕钢,价格即使是堪比黄金,但在国际市场上仍然供不应求,次年的市场订货量直接翻了1.6倍,国际订单量增量明显,这也充分体现手撕钢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重要性。
首先是在军事国防领域的应用。现代化战争中,多数的军工产品都配备有电子设施,双方对峙时,全面展开信息战是在所难免的。
而手撕钢因其本身薄而轻,且屏蔽性能好,在战争设备中能更好地屏蔽敌方的信号干扰,这也是现代化战争决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后是在航天航空领域的作用。突破0.015mm之后,太钢的技术团队已经在深入研究如何将手撕钢应用于飞机之上,两个研究方向正在进行中:
一个是在发动机内应用,将手撕钢作为叶片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钢材耐高温的特性来阻隔燃料燃烧给发动机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其轻薄特性,制造成一种及时发热的复合材料,给飞机穿上这件特殊的“外套”以后,就可以降低飞机能耗,减除雨雪天气机翼挂冰带来的安全隐患。
再有,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尤其是国家现在正在探索太空领域,航天器都是需要用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手撕钢的轻薄特性可以让太阳能电池板变得更轻更易折叠,而它的抗氧化、抗腐蚀、耐高温等特性,也将使太阳能板更适用于太空环境,减少维修更换次数等。
最后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用品中也随处可见。太钢精密手撕钢设计师王天翔举的例子就很落地,他说2017年之前,中国人都还不知道什么叫折叠屏,为什么现在有了?
因为手撕钢研发成功了,我们的屏幕应用手撕钢之后,可以承受20万次反复折叠而不变形不断裂,这就是柔性屏钢的魅力之所在。
同样手机最常用的音量键和锁屏键,最多可以来回反复按压50万次不损坏,这也得益于手撕钢的加持;这就是手机“能屈能伸”的秘密。
除此之外,手撕钢在汽车制造、医疗防护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是这样一项技术,我们国家之前一直都受到各方技术封锁,仰人鼻息。
德国与日本多年前就掌握了“窄幅”手撕钢的生产技术,为了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限制中国发展,他们禁止0.03mm及以下的手撕钢对我国出口,0.03mm以上的也是以昂贵的价格向中国销售。
21世纪以来,我国曾试图与日本谈判,高价购买手撕钢的生产技术,结果可想而知,对方无情拒绝并扬言“中国人永远也不可能造出手撕钢”,这在太钢工程师王天翔心理深深扎下了一根刺。
后来中国迅速崛起,14亿中国人的手机需求量大,西方国家看到了市场,几国合谋哄抬手撕钢价格,正是那个阶段,出现了一吨手撕钢百万以上的天价,但无奈中国没有突破这项技术,只能硬着头皮买。
根据商务部2015年统计,我国一年单单在手撕钢这一项上就花费了1.64万亿外汇储备,即使花这么多钱,也只是购买了0.05mm的次品,真正超薄不锈钢箔材,任你给多少钱,人家一卷也不卖,目的很明确,就是不让你的发展超过发达国家。
不愿意卖高端产品和技术给我们,我们也忍了,花大钱买次品我们也让了,但奈何不了这些西方国家得寸进尺。
2014年,欧美国家联合起来对中国的钢材市场大打出手,一系列的“反倾销政策”“反补贴调查”铺天盖地,突如其来,没完没了,这一举动导致中国很多钢铁巨头企业亏损严重,尤其是宝武太钢,一个八十多年的钢铁龙头陷入了绝境。
然而,也正是西方国家一系列的骚操作彻底点燃了传统钢铁企业变革的决心。说时迟那时快,当年太钢的“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立马上线,企业上下一心,就一个目标“靠自己,干出高精尖”
3年的辛苦付出,700多次的实验失败,攻克170多个设备难题,渗透400多个流程工艺,2016年,中国宝武太钢0.02mm国产手撕钢研发成功,彻底打破了海外30年的垄断。
亲临现场为“中国制造”点赞,称太钢将“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几年后的今天,太钢再传好消息,0.02mm已成为历史,最新世界记录在中国太钢产生,0.015mm手撕钢从此诞生。
这一次,我们有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有了出口的话语权,也有了定价权,这一次,为了保护手撕钢技术,我们也宣布禁止向西方国家出口0.015mm手撕钢。事实证明,自己的实力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
美国一位身份显赫的智者斯蒂芬·佩里曾经说过,美国的封锁只会激励中国人更快地生产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西方世界的称雄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可悲误解。
我们的伟大的航空航天事业就是如此。从巴统会开出的禁单到美国著名的《沃尔夫条款》,西方国家花了整整60年的制裁与封锁,多次想把中国从世界航天行列里踢出局。
我们没有他人的帮助,也确实一次次地失败过,但最终,60年也成就了中国航天,无数次失败迎来了今天牢不可破的“天宫空间站”、闻名全球的“北斗卫星GPS”,备受瞩目的神州系列载人飞船......都是我们自己的。
这几年让我们揪心的芯片亦是如此。美国近几年看着中国迅速崛起,着实有些慌张了,但想想也没啥新招,就是技术封锁等级往上加呗!
仗着芯片制造技术、半导体制造技术无人能敌,将中国多家实体企业列入黑名单。忙活了这么多年,结果发现院墙高筑只是遮挡了自己看世界的视线,却没能阻止世界的繁花似锦,看不到“小院美景”的中国,自己已经种起了花园,且已经在很多领域广泛应用了,也许我们还需要进步,但绝不再是仰人鼻息的中国了。
诸如此类的技术壁垒突破,各行各业都在崛起,足以说明,中国是一个越挫越勇的民族。而手撕钢的技术突破同样也是中国精神的体现,绝地反击或许是对那些自以为是的“封锁”最好的回应。